肝性脑病是一种由严重肝病引起。以意识行为和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中枢和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由于病情复杂,临床疗效差,常反复发生,死亡率高。目前乳果糖对肝性脑病的预防和治疗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济源市中医院使用杜密克(新型含有乳果糖制剂)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引起的肝性脑病,发现杜密克可以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的发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一般资料:

因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出现肝性脑病患者共56例。其中HBV感染46例,HCV感染8例,HBV和HCV重复感染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杜密克治疗组男22例,女1O例,年龄34~72(49土I3)岁;对照组男16例,女8例.年龄39~75(52士15)岁。根据ChiId—pugh分级标准,杜密克组中A级4例,B级13例,C级15例;对照组中A级5例,B级9例,C级为1O例。根据肝性脑病的分级。杜密克组中I级6例,II级8例,III级10例,lv级8例;而对照组中分别为3例、8例、9例和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肝功能分级、肝性脑病分级等无差异。

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肝性脑病发作时,均采用支持治疗,包括禁食、补充液体、抑制胃酸分泌、弱醋酸灌肠、纠正电解质紊乱和保肝药物应用等。治疗组患者在肝性脑病发作时,使用杜密克3O~45ml和生理盐水100ml保留灌肠,1次/d,持续1~5天,待神志清醒后,让患者口服杜密克,15ml/次,2~3次/d,根据大便2~3次/d的软便为标准,总疗程为2周。对照组仅采用上述常规保肝、支持、弱醋酸灌肠。

3、结果:

经过治疗一周后观察发现,杜密克组显效9例(28.1%)。有效14例(43.8%),无效9例(28.1%),死亡2例(6.3%),总有效率为71.9%;而对照组显效2例(8.3%),有效3例(12.5%),无效l9例(79.2%),死亡5例(20.8%)。总有效率为2O.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经过2周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血氨和肝功能变化情况,发现杜密克治疗可显著地降低患者的血氨水平(治疗前120.4μmol/L。治疗后为68.4μmol/L,P

4、讨论: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如意识障碍、性格行为异常、嗜睡或昏迷等。它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血氨升高、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比例失调、以及假神经递质等因素有关。在肝性脑病发作时,降低血氨或抑制肠道氨的吸收,促使血氨的代谢是治疗肝性脑病的重要环节。

乳果糖是一种合成双糖,在小肠不会分解吸收,可以原形到达结肠,可被乳酸杆菌、粪肠球菌等细菌分解成乳酸、乙酸而降低肠道的pH。肠道酸化后对产生尿素酶的细菌生长不利。但有利于乳酸杆菌的生长,使肠道细菌产生的氨降低。同时,酸化肠道对氨的吸收降低。促使血氨渗入肠腔内排出。本文发现使用杜密克治疗可迅速控制肝性脑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且不良反应低,是预防和控制肝炎性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有效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