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动脉顺应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 对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入选患者, 给予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1片 /d , 并调整剂量或联合用药使其达到目标血压, 疗程 12个月。 治疗前后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数据及颈动脉顺应性相关数据,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 并达到目标血压,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显著下降(P ≤ 0.05) , 动脉顺应性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 0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 12个月, 可以逆转左心室肥厚, 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并能改善动脉的顺应性。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心脏和血管是高血压的主要靶器官,长期高血压可以导致心房、心室以及周围血管等诸多靶器官的重构。本研究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这一复方制剂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探讨其血压达标率 , 以及对左心室肥厚 、动脉顺应性等相关指标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 1 对象: 选择 2007年 1月至 2008年 1月心脏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 ,血管紧张素 Ⅱ明显增高的患者 53例, 其中男性 31例,女性 22例 ,年龄 31-70岁 ,平均年龄 ( 51. 2 ±7. 3) 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国际卫生组织 (WHO) 和国际高血压协会( I S H) 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1] , 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 。
1. 2 给药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停服其他降压药物, 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 商品名: 依伦平 , 每片含厄贝沙坦 150mg 、氢氯噻嗪 12. 5mg , 药品由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 口服 , 每日一片 ,一周内不能达到目标血压 , 加用氨氯地平 5m g口服 , 直至达到目标血压后 ,维持一年 ,观察疗效。
1. 3 观察指标
1. 3. 1 动态血压监测 : 入选病例治疗前后均行动态血压检查 ,监测患者的 “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 ” ( A A -S I , a m b u l a t o r y a r t e r i a l s t i f f n e s s i n d e x ) , 利用 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患者的血压昼夜变化 , 正好提供了在不同生理情况下的系列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数值以及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 ,利用这些数值 ,可以得到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回归关系 。 A A S I 的计算方法为1减去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 ( 以舒张压为应变量 ,收缩压为自变量 ) 的回归斜率 [ 2 ] 。
1. 3. 2 超声多普勒检测
1. 3. 2. 1 动脉顺应性指标检测 : 使用本院 P H I L I PS o n o s -5500彩色超声仪 , 频率 8M H z 的超声探头 ,由本院超声科医师进行检查 ; 心电监测与超声检测同步进行 ,将舒张期定义为心电图 R波的顶点 , 将收缩期定义为心电图 T波的终点 ; 颈总动脉测定 :取右侧颈总动脉为常规测定动脉 , 受试者仰卧位( 去枕 ) ,头偏向左侧 , 探头沿锁骨内侧端纵切 , 探至近心端距颈动脉球 2c m处测量颈总动脉 , 测量舒张期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 i n t i m a-m e d i at h i c k n e s s ,I M T ) 。
1. 3. 2. 2 超声心动图检测 : 使用 P H I L I PS o n o s -5500彩色超声仪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 L V D d ) ,室间隔厚度 ( I V S T ) 及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 ( L V P -WT ) , 以及舒张期二尖瓣血流 E /A之比 。
1. 4 统计学处理 :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 ± s ) 表示 ,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例数或构成比表示 , 采用卡方检验 , 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检验 , 95%为可信区间 , P <0. 05为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
2 、结 果
2. 1 动态血压检查 : 治疗后患者 24h 、日间及夜间的 S B P 、D B P 、P P 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 P<0. 05 ) , 经动态血压监测值可得到 A S S I 值 ,治疗前为 0. 51 ±0. 22,治疗后为 0. 37 ±0. 19( P=0. 018)
2. 2 超声多普勒检测 : 与治疗前相比 , 治疗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 L V D d ) 、左室后壁 ( L V P WT ) 与室间隔厚度 ( I V S T ) 显著下降 ( P ≤0. 05 ) , 舒张期二尖瓣血流 E /A之比更趋向于 1,颈动脉舒张期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明显下降 ( P =0. 021) ,血管弹性改善。
3 、讨 论
高血压病是一个慢性病 , 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认为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起重要作用 。血管紧张素 Ⅱ ( A n g Ⅱ ) 是 R A S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于心肌局部 A n g Ⅱ浓度升高 , 使心肌细胞肥厚 、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 ,同时增加心肌收缩负荷 ,导致心肌肥厚 [ 1]
高血压导致各种靶器官损害及其并发症的根本原因是以动脉硬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结构与功能的病变 ,血管重构是血管横截面 、管腔可变程度 、血管壁的结构和内皮功能变化 , 存在着细胞的增殖 、迁移 、凋亡以及基质成分的合成 、降解及重新排列等过程 。动脉血管病变是一种以斑块形成为主要特征的动脉粥样硬化 ,另一种则以弹性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 [ 1] 。动脉硬化程度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 I M T 充分地反映了动脉硬化程度 , 动态 P P为A B P M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 近年来研究显示 , 24h动态 P P 是高血压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 , A S S I是在动态血压监测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 , 动脉硬化程度越重 , A S S I 越趋向于 1, 其与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 ,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 2]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通过受体水平阻断血管紧张素 Ⅱ的一系列生物活性作用来减少内皮素的生成 ,产生改善血管重构的效应 , 改善动脉功能 [ 1, 3, 4] 。本治疗试验也基本和上述结论相吻合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是一种血管紧张素 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和利尿剂氢氯噻嗪的固定复方制剂 。厄贝沙坦在受体水平选择性拮抗循环和组织中的 A n g Ⅱ的 Ⅰ型 ( A T 1) 受体 , 可全面拮抗肾素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 ( R A S S ) ,使小动脉平滑肌舒张 、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 从而降低血压 ; 氢氯噻嗪通过减少体内钠盐的容量负荷使血压降低 ,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降压作用 。厄贝沙坦通过阻断 A T 1受体 ,消除了 A n g 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及对心肌间质细胞的促生长作用 ,逆转心肌肥厚 ,从而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 1 , 4 , 5 ] 。本试验治疗前后对比有相同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能有效降低血压 ,逆转左室肥厚 , 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 改善动脉的顺应性 ,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但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