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评价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 并与依那普利进行对比 。 方法 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和依那普利随机 、单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66 例 , 缬沙坦氢氯噻嗪片( 缬沙坦 80mg 与氢氯噻嗪 12. 5mg) 80/ 12. 5mg·d -1 , 依那普利剂量为 10mg·d -1 ; 总疗程 6 周 。 观察缬沙坦氢氯噻嗪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 结果 缬沙坦氢氯噻嗪与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87. 87 %, 69. 69 %, 组间差异显著( P <0. 01) , 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5) 。 结论 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 耐受性好 , 副作用少 。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 , 近年来呈现增长趋势 。目前我国的高血压发病率为 11 . 35 %, 患病总人数达 1 . 6亿〔1 〕 。 随着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的不断涌现 , 如何选用安全 、方便 、有效的药物已成为治疗高血压的关键 。 2010 年 4 ~ 9 月 ,我院应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与依那普利片进行比较 , 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 病例选择
1.1.1 入选标准 : 年龄 45 ~ 71 岁 , 坐位舒张压( DBP) 95 ~110mmHg( 1mmHg =0 . 133kPa) , 收缩压( SBP) ≤200mgHg 。
1.1.2 排除标准 : 继发性高血压 ; 3 个月内曾患急性心肌梗塞 ; 充血性心力衰竭 ; 严重心律失常 ; 脑血管意外史 ; 肝肾功能严重障碍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 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噻嗪类利尿剂过敏 。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在接受治疗前停用其他降压药 2周。在 2 周导入期内每日服 1 片安慰剂, 导入期结束后合格者随机分入两组, 观察组每日早晨口服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商品名: 复代文, 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产品) 80/ 12. 5mg; 对照组每日早晨口服依那普利( 常州制药厂产品) 10mg , 两组均连续用药 4 周。
1.3 观察指标 取坐位右上肢, 测血压 2 次的平均值为治疗前值, 在第四、六周末测量血压 2 次以上, 以平均值作为治疗后血压值。 并于用药前和用药第四周末分别检验血脂、血糖、肾功能。
1. 4 疗效评价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 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 ①显效: 舒张压( DBP)降至正常(<12kP a)且下降幅度 ≥1. 33kPa; DBP 虽未降至正常但下降幅度 ≥2. 67kPa; ②有效: DBP 降至正常但下降幅度<1. 33kPa; DBP未降至正常但下降 1. 33 ~ 2. 53kPa;③无效: 未达到上述标准。
1. 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 采用 t 检验和χ 2 检验, P ≤0. 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 见表 2)
2. 2 用药前后两组的实验室检查 ( 见表 3)。
2. 3 不良反应 在治疗期间两组共发生7例不良反应: 观察组 3 例中, 轻微头痛 1 例, 乏力 2 例, 发生率 9. 09%。 对照组4 例, 轻度干咳 3 例, 轻微头痛 1 例 , 发生率 12. 12 %。 7 例不良反应均轻微, 患者可耐受。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
3 、讨论
高血压是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终末期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3〕。 高血压药物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约 70 %)需要 2 种或 2 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方能达到目标值〔4〕。 长期临床试验 LI FE 、REN NA L、PRIM E 等已经确立血管紧张 素 Ⅱ 受 体拮抗剂( ARB)降压治疗的循证证据地位。 噻嗪类利尿剂在降压机理上具有多面性, 氢氯噻嗪能明显提高 ARB 的降压幅度和速度。复代文是缬沙坦与氢氯噻嗪片的复合制剂, 含缬沙坦80mg 与氢氯噻嗪 12. 5mg。 从本组资料显示, 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率 87. 87 %, 明显优于依那普利的疗效( 69. 69 %), 差异显著(P <0. 001)。 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5〕, 其对 A T 1 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 对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均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氢氯噻嗪为噻嗪类利尿剂, 是临床建议应作为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起始用药。 其与缬沙坦合用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一方面缬沙坦可抑制氢氯噻嗪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作用; 另一方面缬沙坦的促尿酸排泄作用可减少氢氯噻嗪的用量, 减轻其低血钾等不良反应。 噻嗪类利尿剂在联合治疗时使用的剂量往往较低, A RB 又显著减轻和减少氢氯噻嗪由于容量减少和 RAS激活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例如体位性低血压、低血钾、血尿酸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糖耐量异常等。 本实验结果表明缬沙坦氢氯噻嗪和依那普利治疗期间对血脂、血糖、肾功能均无不良影响。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
临床上经常使用的阶梯治疗方案会滞延血压达标的时间, 而且会令病人感觉挫折和失败。 对于那些需要多种药物治疗以实现血压达标的病人, 使用固定复方制剂作为一线用药可以减轻病人的用药治疗负担。 研究指出, 如果血压控制能得到改善, 病人对血压药物治疗的满意度也会提高。
综上所述, 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 依从性高, 安全有效,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