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的饮食。低血压是指肢体动脉压经常不足90/60毫米汞柱,并伴有头昏、困倦等症状。据调查,血压低患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比高血压小些,但容易引发脑梗塞。因此有低血压时,应重视预防缺血性中风。尤其是体质虚弱的老年人低血压者更应特别注意防治。
低血压的饮食可以有下列的选择:
1.伴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者,宜适当多吃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大豆、大枣、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的食物,以提高血压和消除血压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状。
2.与高血压病相反,低血压病人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食盐每日摄足12~15克。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蛋黄)、鱼卵、猪骨等食品,适当常吃,有利于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但脂肪不可摄入过多,每日以50克为宜,否则会使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及抑制造血功能。忌饮茶,尤其是忌饮浓茶,因茶中鞣酸可阻止铁的吸收,久之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3.可用中药食疗。党参、莲子、龙眼肉各15克,大枣8~15枚,加入大米适量熬成粥,早晚各吃1次。连服食半个月以上。
由某些疾病引起的低血压,随着原发疾病的痊愈、血压就会恢复正常;无原发疾病的功能性低血压,经过综合治疗大多也能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