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脑丸
安脑丸

摘要:】目的 观察安脑丸治疗急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0 例急性发热的患者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 30 例, 治疗组 30 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安脑丸进行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为 89. 86% , 特效为 6. 66% , 治 疗 组 患 者 的 血象及体温较对照组恢复时间快,并且病情无新扩展。结论 安脑丸治疗急性发热的疗效明显。

 

急性发热, 是发热的一种类型、 发热是指病人的体温因为各种原因超过正常高限而言, 而急性发热是体温达到 39℃ 以上, 临 床 上 出 现 的 多 种 症 状, 正 常 情 况下人体的体温维持比较恒定, 通过产热及散热之间的平衡由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而进行调节, 引起发热的原因主要是 由 内 源 性 致 热 原、 细 菌、 真 菌、 病 毒、 内 毒素、 原胆烷醇酮、 抗原抗体复合物等, 作用于粒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反应, 产生内生性致热原, 内生性致热原为一蛋白质, 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调节, 由此发生冲动, 经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 散热减少, 此外, 发出的冲动经运动神经使骨骼周期性收缩, 发生寒战, 使产热增加, 这样产热就大于散热, 使体温上升到新的调节点。临床根据发热的病因不外乎有二大类, 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常规上常用的退热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阿司匹林、 水杨酸钠、扑热息痛等, 通过近几年临床上大量的病例验证, 中成药安脑丸在治疗急性或高热不退的病例中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 1 病例的选择 60 例急性发热患者均符合急性发热的诊断, 随机分组, 治疗组 30 例, 其中细菌病毒感染15 例, 霉 菌 感 染 5 例, 中 暑 发 热 10 例, 其 中 男 性 17例, 女性 13 例, 年龄在 16 ~ 55 岁;对照组为细菌病毒感染 16 例, 霉菌感染 6 例, 中暑发热 8 例, 其中, 男性15 例, 女性 15 例, 年 龄 17 ~ 56 岁。以 上 两 组 患 者 体温在均在 39℃ 以上, 通过临床患者的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 提示都分别符合感染性的细菌、 病毒、 霉菌感染,以及非感染性的中暑, 病人均有面色红赤、 烦躁不安,发热时间分 别 从 4 小 时 到 7 天 不 等。 两 组 患 者 在 年龄、 性别、 发热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上以及治疗体温的恢复程度上, 均有可比性。

 

1. 2 诊疗方法 每组患者在就诊后均实施对症治疗,包括物理降温、 补液、 镇静、 抗炎、 抗病毒等, 以及肾上腺素等退热药物的应用等一系列的综合治疗, 同时给予常规的血常规、 尿常规、 血清离子、 肝功、 肾功、 X 线胸片、 CT 等常规辅助检查。治疗组在抗炎、 抗病毒、 补液、 物理降温、 镇静、 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的基础上加用安脑丸, 每隔 2h 口服 2 丸, 直至体温降至 38℃ 后恢复每次 1 丸, 每日 2 ~ 3 次, 1 ~ 3 天为一个疗程, 在 治疗期间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 神志、 呼吸、 脉搏以及血象反应等其它症状的变化, 在此期间还要特别注意病人是否有合并症出现。

 

2 、结果

2. 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4h 体温恢复正常, 血象恢复正常, 无合并症出现。显效:8 ~ 24h, 体温恢复正常,血象恢复正常, 无合并症出现。有效:36 ~ 72h 体温恢复正常, 血象 恢 复 正 常, 无 合 并 症 出 现。差:96h 体 温恢复正常, 血象恢复正常, 无合并症出现。

 

2. 2 临床疗法 治疗 组 特 效:2 例 (4h) 6. 66% ;治 疗组显效:17 例 (8 ~ 24h) 56. 6% ;治 疗 组 有 效:8 例 (36~ 48h)26. 6% ; 治 疗 组 疗 效 差:3 例 ( 96h) 10% ( P <0. 05)。

 

3 、讨论

从中医学理论的角度分析, 安脑丸系由古代方药的成方安宫牛黄丸演变而来的, 是属于开窍剂中凉开剂, 安脑丸突破了传统中药大蜜丸剂型, 采用先进的水蜜丸生产工艺, 每 丸 11g 小 粒 重 3g, 挂 蜡 密 封 于 塑 壳内, 密封性好, 高效快速吸收, 服用起来安全方便, 无污染, 适用于湿热之内陷心包的热闭证, 症见高热、 神昏、谵语或痉挛等。常用芳香开窍药, 如麝香、 冰片、 郁金、石菖蒲等 清热泻火, 凉 血 解 毒 为 主 要 组 成 方 剂, 其 药物针对湿热邪毒内陷心包所致, 属于中医温病范畴, 温病热邪炽盛, 递传心包, 热扰神明, 故高热烦躁、 神昏、谵语, 里热炽盛, 灼津炼液或素有痰热, 故多见于口干舌燥等津伤以及痰涎壅盛之证, 痰浊蒙清窍, 势必加重神昏谵语。小儿高热惊厥, 亦属热闭之证, 治宜芳香开窍, 清解心包热毒, 并配以安神豁痰之品, 加强清开之力;方中牛黄味苦而凉, 功能清心解毒, 息风定惊, 豁痰开窍;犀牛角咸寒, 清心凉血解毒;麝香辛温芳香, 通行十二经, 长于 开 窍 醒 神, 三 药 合 用, 清 心 开 窍, 凉 血 解毒;共为君药;黄芪、 黄连、 栀子大苦大寒之品, 清热泻火解毒, 以加强麝香开窍醒神之功, 共为臣药;佐以朱砂、 珍珠镇心安神, 以除烦躁不安;雄黄助牛黄以辟秽豁痰解毒, 为使药;诸药相结合, 共奏清热开窍豁痰解毒之功。此药为清心凉血解毒, 清热泻火之品, 与芳香开窍药的结 合 应 用, 有“使 邪 火 随 诸 香 一 齐 俱 散 也,”是《温病 条 辨》 之 意, 这 是 此 药 乃 至 清 开 剂 的 配 伍 特点

 

从西医药理学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实践看, 安脑丸对急性脑血 管 辨、 头 眩 晕、 耳 鸣、 昏 迷 病 人、 中 毒 性 疾病、 躁狂病人、 急性高热均有明显的疗效。在此我们临床只对急性发热的病例进行了临床治疗, 对此, 临床针对细菌、 病毒感染以及中暑所致的高热病例进行临床分组对比。我们采用了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安脑丸进行对 比, 其 结 果 是 安 脑 丸 能 明 显 抑 制 前 列 腺 E(PGE) 的合成及释放, 安脑丸中的牛黄、 黄连等各种成分, 均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清除毒素, 抗病毒作用明显, 使病人较对照组病人的体温和血象的恢复均提前, 疗效尤为明显, 其丸剂的研究是卫生部多家权威医院共同开发, 突破了传统的中药大丸剂型, 安脑丸已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全国中医院急诊的必备药物, 为解除患者的疾病及对疾病的尽快痊愈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