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脑蛋白水解物片对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 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以求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药物。方法 选择 2008年 10月 ~ 2010年 9月符合脑梗死恢复期诊断标准的患者 9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6例, 治疗组给予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脑蛋白水解物片, 对照组对照组不给予此类药物, 疗程为 4周,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 评价其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 46例中, 基本痊愈 6例, 显著进步 22例, 进步 13例, 总有效 41例, 占 89. 1%; 对照组 46例中, 基本痊愈 2例, 显著进步 17例,进步 11例, 总有效 30例, 占 65. 2%; 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具有显著性 ( p<0. 05)。 结论 脑蛋白水解物片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恢复期疗效,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从而减少了致残率。
脑梗死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塞和脑栓塞等, 是当今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脑梗死恢复期主要的治疗是改善脑细胞代谢、抗血小板凝聚、改善血液循环及对症治疗等, 因此, 选择有效的药物,以减少其致残率和复发率,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总结分析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用药时发现脑蛋白水解物片对其疗效较为理想 ,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8年 10月 ~ 2010年 9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脑梗死恢复期病人 92例, 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诊断标准 [ 1] , 反复梗塞者及合并严重并发症者不在本组病例内。 采用随机数字法, 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6例, 并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 、族别、病程应均衡可比。 治疗组男性 27 例, 女性19例; 年龄在 52 ~ 84岁, 平均年龄 60. 7 岁; 病程在 3 ~ 12周, 平均 61. 2天; CT或 MRI 影像学检查: 左侧梗塞 9 例, 右侧梗塞 10例, 双侧梗塞 3 例, 颞叶梗塞 4 例, 内囊、基底节、放射冠区梗塞 11例, 散在丘脑、海马等部位梗塞 4例, 多发性脑梗死 5 例。 对照组男性 28例, 女性 18例; 年龄在53. 1~ 82. 3岁, 平均年龄 61. 2岁; 病程在 3. 2周天到 13周, 平均62. 3天; CT或 MRI 影像学检查: 左侧梗塞 10 例, 右侧梗塞11例, 双侧梗塞 2例, 颞叶梗塞 3 例, 内囊、基底节、放射冠区梗塞 9例, 散在丘脑、海马等部位梗塞 5例, 多发性脑梗死6例。
1.2 观察方法
两组均采用抗血小板凝聚、改善血液循环、配合神经康复及对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合并症者选用适当药物予以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 疗程均为 4周 。其中治疗组予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脑蛋白水解物片, 黑龙江江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国药准字 H23023288), 4 粒 /次, 3次 /日; 对照组不给予此类药物。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
1.3 疗效评价
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 2]附件三中的临床疗效评定依据: 一、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 ( 功能改善) ; 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 ( 评定时的病残程度)。分为: ①基本痊愈: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91% ~ 100%, 病残程度为 0级; ②显著进步: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46% ~ 90%, 病残程度为 1 ~ 3级; ③进步: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18% ~ 45%;④无变化: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17%左右; ⑤恶化: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 18%以上; ⑥死亡。
2、 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评定, 治疗组 46例中, 基本痊愈 6例, 占 13. 0%; 显著进步 22 例, 占 47. 8%; 进步 13 例, 占28. 3%; 总有效率为 89. 1%。 对照组 46 例中, 基本痊愈 2例, 占 4. 3%; 显著 进步 17 例, 占 37. 0%;进步 11 例, 占23. 9%; 总有效率为 65. 2%。 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5) ,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说明脑蛋白水解物片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脑梗死恢复期质量的愈显率,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从而减少了致残率, 详见表 1
3 、讨论
脑梗死是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流中断, 局部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性坏死, 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本病恢复期大多数留有程度不同、形式不一的后遗症, 如运动、感觉、记忆甚至思维等各方面的障碍。 目前, 关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功能恢复研究, 其重点主要集中于突触的可塑性, 轴突的发芽, 失神经支配后的超敏感性, 中枢神经对运动的双侧支配, 学习和记忆, 区域性功能重组, 丰富的环境刺激的作用等, 被普遍接受的是神经系统可塑论与功能再组力量 [ 3] 理论。 针对以上研究, 我们使用脑蛋白水解物片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 46例 , 与不使用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的 46例患者比较, 结果提示: 疗程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89. 1%明显优于照组总有效率的 65. 2%。 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 脑蛋白水解物中的活性肽 ( 氨基酸、脑磷脂 、卵磷脂、肽类神经生长因子等) 能以多种方式作用于中枢神经,调节和改善神经元的代谢, 具有良好的神经营养保护作用和可以使轴突生长 [ 4]和促进神经元前体物质的释放, 促进神经生长 [ 5] ; 能给损伤神经细胞提供修复、营养和赋活代谢功能等重要生物活性, 有利于神经细胞代谢和精神活动的调节, 并为促进瘫痪肢体生物功能和心理、生理的全面康复提供有益的物质基础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 提升血清 P RL水平 [ 6] ; 结合相关文献 [ 7]研究, 脑蛋白水解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有: ①加强乙酰胆碱酶( ACE h ) 活性, 脑蛋白水解物通过加强 AC E h活性而达到改善脑功能; ②提高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腺苷酸环化酶在 Mg 2 +的作用下催化 AT P生成c AMP ( 环磷酸腺苷), c A MP作为激素的第二信使在调节体内外环境的相对恒定和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方面起重要作用。 c A MP对神经元的作用包括调整膜的通透性, 调节神经元的酶活性, 调节神经元生长, 行为效应和学习与记忆的贮存等, 因此, 能提高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来改善神经细胞功能; ③直接向脑细胞提供神经递质、肽类激素及辅酶前体等; 此外, 脑蛋白水解物中的活性肽可通过血脑屏障, 促进脑内蛋白质的合成, 影响呼吸链, 具有抗缺氧的保护能力, 改善脑内能量代谢。
以上所述, 脑蛋白水解物片作用因素符合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功能恢复理论的治疗依据, 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有效的药物, 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恢复期质量的愈显率,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从而减少了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