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荆志成教授牵头完成的一项“伐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研究(Vardenafil in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于2011年3月在《美国呼吸和重症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上在线发表。该研究在国际上率先证实:小剂量盐酸伐地那非可显著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运动耐量、心功能分级、心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因右心衰加重而导致住院或死亡事件的发生。该研究结果的发表标志着盐酸伐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得到了国内外肺循环领域学术界的肯定,为肺动脉高压患者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带来了福音和希望。
肺动脉高压——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肺血管疾病,多年来限于我国的研究和认识水平,曾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社会的忽视,被简单视为一类无法治疗的罕见病。但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肺动脉高压并非罕见病,更多的是长期潜伏于其他疾病中未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能被发现诊断治疗的只是“冰山一角”。研究表明未经治疗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平均生存率仅为2.8年。
盐酸伐地那非可用于肺动脉高压患者长期治疗,费用相对经济,患者每月药费不到二千元,极大程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给患者提供了一个新选择,让更多患者能够“看得起病吃得起药”,更好的树立患者长期治疗疾病的信心和希望。
通过12周随机双盲期和另12周开放期观察显示:和安慰剂组相比,盐酸伐地那非可显著增加肺动脉高压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69米,p<0.001),改善心功能分级(p<0.001),降低肺血管阻力(p=0.003),并减少临床恶化事件的发生(p=0.044)。
荆志成教授希望通过自己和其带领团队的努力,使我国肺动脉高压诊治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一致,在更多的帮助那些被疾病困扰患者同时,也将带动我国临床医疗诊治水平,不断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