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廷肤丙酸氟替卡松乳膏

   [摘要] 目的:观察 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53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77 例和对照组 76 例。治疗组外用 0. 05%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2 次 /d; 对照组外用 0. 5% 卤米松乳膏,2次 /d。两组均口服依巴斯丁 10mg,1 次 /d。均治疗 8 周后判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 94.67% , 对照组为80.82%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28< 0.05) 。结论 0.05% 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显著。

 

     结节性痒疹是以剧烈瘙痒及皮肤疣状结节为特征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病情顽固, 临床常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外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在临床应用治疗结节性痒疹文献报道比较少,2011 年 7 月 - 2012 年 7 月,笔者应用 0. 05%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 商品名克廷肤, 天津葛兰素史克公司) 外用治疗结节性痒疹, 并与 0. 5% 卤米松乳膏对比,获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门诊确诊患者 153 例, 临床表现均有散在分布的米粒至黄豆大小褐色、 表面光滑的半球形坚实结节, 局部有不同程度的抓痕及结痂, 阵发性剧烈瘙痒, 夜间及精神紧张时尤甚。均符合结节性痒疹的诊标准[ 1]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77 例和对照组 76例。治疗组中男 38例,女 39例; 年龄 21~60岁,平均 49.21 ±2.31 岁, 病程 3 个月 ~ 1 年, 平均 5.0 ±4.21 个月。对照组中男 39例, 女 37 例; 年龄 20 ~ 59岁,平均 48. 32 ± 2. 12 岁, 病程 1 个月 ~ 1. 2 年, 平均6. 0 ± 3. 86 个月。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 病程、 皮损面积、病情积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均 > 0. 05) , 具有可比性。排除对丙酸氟替卡松乳或卤米松软膏过敏者、 皮损处有较明显的渗出并感染者、 皮疹广泛或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者、 不能按时随访者、 怀孕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两组均口服依巴斯丁 10mg,1 次 /d。治疗组外用 0. 05%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对照组外用 0. 5% 卤米松软膏。均以一薄层外涂于患处, 并轻轻按摩 1 ~2min,早晚各一次。治疗期间, 勿搔抓、 勿用热水、 醋等泡洗,勿食辣椒、 酒等刺激性食物, 避免接触肥皂、 洗洁精等刺激性化学物品, 保持心情舒畅。疗程 8 周, 每周随访 1 次,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即丘疹、结节的数量及瘙痒程度进行四级评分[ 2] , 分值相加即为疾病总积分,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指数 = ( 治疗前总积分 - 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 × 100% 。痊愈为症状、 体征积分下降指数减少 > 90% , 显效为症状、体征积分下降指数减少 60% ~ 89% , 好转为症状、 体征积分下降指数减少 20% ~ 59% , 无效为症状、 体征积分下降指数减少 < 20% 或加重[ 3] 。有效率以痊愈+ 显效计算。

 

       1.5统计学处理 根据资料的特点分别选用 MannWhitney U 检验和 Fisher’ s 精确概率检验, 统计分析使用 SPSS17.0统计软件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见表 1。因失访而中止和退出者 5 例( 其中治疗组 2 例,对照组 3 例) 。临床观察表明,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 54. 67% 和 41. 10% , 有效率分别为 94. 67% 和 80. 82% , 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28 < 0. 05) 。

 

       2.2 不良反应 见表 2。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萎缩、 色素减退等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P = 0. 10 >0. 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结节性痒疹又称疣状固定性荨麻疹, 机制不明。是一种比较顽固的常见病、 多发病。原因多与蚊虫叮咬、 胃肠功能紊乱、 内分泌失调等有关。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 棘层肥厚, 表皮嵴向下呈不规则增生, 真皮内显示炎症浸润和增生。症状与体征初为淡红色丘疹,迅速变为半球性结节, 黄豆至蚕豆大小。瘙痒剧烈,长期搔抓,局部色素沉着、 增厚, 呈苔藓样改变。病程长,病情顽固,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健康危害。在临床上主要以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为主。

 

     笔者在内服依巴斯汀基础上外用 0. 05%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结节性痒疹, 并与 0. 5% 卤米松乳膏对比, 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能原因如下: 丙酸氟替卡松是在糖皮质激素的基础化学结构上额外修饰产 生 的 一 种 强 效 糖 皮 质 激 素 ( 分 子 式 为: C25 H31F3055) , 其亲脂性大大增强, 外用时能与人体皮肤组织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 GR) 高度特异性结合, 而极少与雄激素、 孕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因此极大地提高了抗炎、 抗表皮增生、 止痒、 血管收缩作用, 同时具有独特的靶向抗炎作用。其治疗指数高于大多数常用的类固醇制剂[ 5] 。此外,0. 05%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外用治疗结节性痒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有研究表明, 即使应用大剂 量 丙 酸 氟 替 卡松, 也未发现因其系统吸收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受抑制。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外用治疗结节性痒疹有效率可达 94. 67% ,不良反应与卤米松无差异。所以, 笔者认为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外用治疗结节性痒疹具有明显疗效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