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替可胶囊

摘要:目的:了解和评价安替可胶囊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采用跨库高级检索,以“安替可胶囊”与“食管癌”、“肝癌”为检索词,按主题检索,时间设定为1997年1月—2012年12月,筛选有关文献题录数据,详细记录文献中入组患者的病种、性别与年龄分布,安替可胶囊与对照组的处理方法、观察指标、疗效及不良反应等,采用文献计量法,利用Excel和Access数据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共检索到临床应用相关文献11篇,共1 987例患者,其中食管癌1 310例,肝癌531例。安替可胶囊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完全缓解率为33.33%~88.46%、1年生存率为68.9%一76.67%;对于晚期食管癌的疗效与单纯化疗相当(疾病控制率:76.6%VS.70.2%)。在肝癌治疗方面,安替可胶囊联合介入治疗肝癌的缓解率为50.7%(介入组为31.7%)、甲胎蛋白转阴率为50.8%(介入组为21.8%);安替可胶囊与金龙胶囊相比疗效相当,肿瘤有效率为18.84%(金龙胶囊组为14.71%),且症状改善更为明显(82.61%VS.60.29%);安替可胶囊与化疗相比,疾病控制率为72.97%(化疗组为60.0%)。结论:安替可胶囊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应用广泛,抗肿瘤作用确切,同时还具有维护血象、提高免疫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程度轻,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药品的销售金额逐年递增,羟考酮已成为我院癌性疼痛镇痛的一线用药,哌替啶注射液使用频度逐年下降,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及芬太尼透皮贴剂迅速发展。吗啡类口服制剂占据了我院临床应用和销售金额的主导地位,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使用较合理。提倡广大医师针对患者病情及机体耐受情况进行个体化给药,充分减轻或控制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议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为医生和护士提供全面准确的用药知识,同时做好患者用药教育,共同实现合理用药。
  
   安替可胶囊在1996年获得国家新药证书[编号:(95)卫药证字Z07号],在临床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对我国自1997年至2012年15年间发表的有关安替可胶囊研究的治疗病种、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及作用特点等进行分析,对安替可胶囊临床应用的主要特点、所处现状和趋势进行探讨,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利用中国知网(CNKI),选择中国期刊全文、博/硕士学位论文、国内会议、中国专利数据库,采用跨库高级检索,以“安替可胶囊”与“食管癌”、“肝癌”或“消化道肿瘤”为检索词,按主题检索,时间设定为1997年1月—2012年12月,筛选有关文献题录数据,并套录全部字段内容用于文献分析。
1.2方法
   详细记录文献中入组患者的病种、年龄、性别与年龄分布、安替可胶囊与对照组的处理方法、观察指标、疗效及不良反应等,采用文献计量法,利用Excel和Access数据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
1.3指标与内容
   根据不同的观察病种进行相应的分析:(1)纳入研究病例的一般资料:包括总的观察病例数、应用安替可胶囊与对照组的病例数、患者性别分布、年龄范围、处理方法。(2)观察指标与疗效分析。(3)安替可胶囊的不良反应与作用特点。

2、结果
2.1治疗食管癌
2.1.1 一般资料:筛选出安替可胶囊单用或联合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文献共9篇,共有观察病例1 310例。其中安替可胶囊与放疗联合应用与单用放射治疗比较的研究的病例有541例,包括食管鳞癌初治、有手术禁忌证的食管癌以及放疗或手术后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观察病例中,男性365例、女性176例,年龄范围28~81岁;放射治疗剂量60—70 Gy/6—7周;安替可胶囊用法与用量:在放疗的同时服用,0.44 g(2粒),tid。另有在晚期食管癌中进行的单用安替可胶囊与化疗进行比较的研究的病例158例,其中单用安替可胶囊组111例、化疗组47例。
2.1.2 疗效分析:安替可胶囊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分析见表1、2。

2.1.3 不良反应与作用特点:少数应用安替可胶囊的病例出现了以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部不适、胃内烧灼感为表现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但多较轻微,可恢复,因不良反应而引起的停药例数仅有1例见于报道。在临床研究中观察到,安替可胶囊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还具有放疗增敏、升高血像、增加体质量、提高生活质量KPS评分的特点。在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中,安替可胶囊还表现出显著的镇痛作用,并对乏力、吞咽困难、腹胀亦有改善,还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包括NK细胞活性、LAK细胞活性、IL-2活性指数、白细胞吞噬功能等)。
2.2 治疗肝癌
2.2.1 一般资料:筛选出安替可胶囊治疗肝癌的文献共3篇。其中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文献有2篇,共观察病例395例,对照组治疗方法分别为单纯肝脏介入治疗和口服金龙胶囊,安替可胶囊组195例、对照组200例,男性286例、女性109例,年龄为25~73岁。另有报道比较单用安替可胶囊与化疗治疗晚期肝癌病例104例Mo,以及安替可胶囊联合化疗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结肠癌)所致肝转移癌32例。
2.2.2 疗效分析:安替可胶囊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见表3—5。

2.2.3 不良反应与作用特点:安替可胶囊+介入治疗组中有8例出现轻度恶心和/或心慌,给予维生素B6或甲氧氯普胺片(胃复安)口服可缓解,不需特殊处理。对于不能手术、放化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单用安替可胶囊可控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讨论
   安替可胶囊由蟾皮和当归配伍组成。《本草纲目》记载:“蟾蜍其皮为元黾,主治疸疬恶疮、破症结、肿毒、肠头挺出和一切恶肿等”;《中药大辞典》记载:“蟾皮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软坚散结”。而当归为“血中之圣药”,《本草备要》记载其“血滞能通,血虚能补,血枯能润,血乱能抚”,既调和气血,又调畅气机,能散能敛,刚柔相济。两者相互配伍,共奏软坚散结、解毒定痛和养血活血之效。
   蟾皮的主要成份为蟾酥,化学成份复杂,有蟾蜍毒素、蟾蜍精、蟾蜍素胺色胺、辛二精氨酸、5-羟色胺、胆三菌醇等,具有抗肿瘤作用,并能增加网状内皮细胞的功能,可保护免疫器官骨髓;而当归含藻本内酯、正丁烯酞内酯、苯戊酚磷羧酸、当归酮、胆碱、13种氨基酸类物质及叶酸、烟酸、届-谷淄醇等,体外筛选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抑制率在50%一70%¨1。基础研究显示,安替可胶囊能够刺激机体释放抗肿瘤细胞因子(如TNF、NK和IL-2),增强清除自由基(O:和H:0:)的活性,促进抗体形成细胞生成,增强T、B淋巴细胞活性,对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在消化系统肿瘤临床研究中,安替可胶囊单独或联合放化疗、介入治疗被广泛应用于食管癌、肝癌、责门癌、胃癌、肠癌以及消化道肿瘤引起的肝转移癌,其中的研究热点集中于针对有手术禁忌证但无远处转移的食管癌和中晚期的原发性肝癌,具有较理想的放射增敏作用,可明显增加肿瘤消退率、提高肿瘤治疗反应率,并可同时维护血象、免疫功能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以轻度的恶心、呕吐为主,对治疗无影响、可耐受,宜于临床推广。近年来,生物靶向治疗在肿瘤临床中的作用凸显,肿瘤治疗进入靶向时代,进一步开展安替可胶囊与靶向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探索,具有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