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迪美沙拉嗪肠溶片
惠迪美沙拉嗪肠溶片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美沙拉嗪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为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 30 d;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草药肠炎宁灌肠剂保留灌肠。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6. 66% ;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85% ,且 P <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应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能够显著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应用西药治疗的相关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溃疡性结肠炎( UC) 属炎症性肠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 20 ~ 50 岁为多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根治疗法。目前认为本病可能系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包括环境因、 遗传因素、 感染因素、 免疫因素和精神因素等,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步上升趋势。 [ 1] 临床上主要应用 5-氨基水杨酸、 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局部用药的优点为可在患者肠道内部发生炎症的部位进行直接给药, 使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全身的副作用减少, 提高治疗效果, 且治疗所需药物剂量及诱导缓解时间通常少于对患者进行口服药物治疗的药物剂量及时间, 局部保留灌肠治疗以在临床推广应用。探讨临床应用美沙拉嗪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为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 2009 年 7 月 1 日至 2012 年 6月 30 日前来就诊的 120 例左半结肠型轻以及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男 90 例, 女 30 例, 年龄 21 ~74 岁,平均年龄为( 49. 5 ± 0. 6) 岁,病程 6 个月 ~ 12 年, 平均病程为( 6. 3 ± 0. 8) 年。采用 2000 年全国炎症性肠病研讨会制定的“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建议”。 [ 2] 120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治疗前均给予结肠镜对其全结肠进行检查, 和( 或) X 线医学影像钡餐检查,且检查结果可知患者体内结肠至少有一项发生特异性改变, 结合患者实际临床症状, 并排除患者患有阿米巴痢疾、 细菌性痢疾、 慢性血吸虫病、 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情况及患者患有缺血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放射性肠炎等原因明确的结肠炎症。随机将 120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各 60 例, 治疗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男 42 例,女 18 例,年龄 20 ~ 74 岁,平均 49. 8 岁,病程 1 ~ 12 年; 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男45 例,女 15 例,年龄 20 ~ 69 岁,平均年龄为( 47. 6 ± 0. 6) 岁,病程 6 个月 ~ 8 年,平均病程为( 6. 1 ± 0. 3) 年。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性别、 年龄、 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药物为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剂量为每片 1 g,每日口服三次治疗,持续治疗 30 d 为宜。治疗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对照组上述治疗基础上, 加用中草药肠炎宁灌肠剂进行保留灌肠综合治疗措施, 肠炎宁灌肠方剂主要成分为: 白芨 20 g、 地榆炭 20 g、 槐角 20 g、 黄柏 20 g、 败酱草 30g、 鱼腥草 30 g、 甘草 15 g, 水煎汤剂 150 ml, 加入三七粉 5 g,青黛 5 g,日二次灌肠,连用 30 d。灌肠前将药液温热至 37℃左右后,加入三七粉 5 g,青黛 5 g,玻璃棒搅拌均匀。嘱患者排便后灌肠,灌肠时嘱其左侧卧位, 将灌肠药倒入灌肠机药液瓶中,连接灌肠管至灌肠机,排空灌肠管内空气, 润滑灌肠管并插入肛管缓慢注入药液,采用插入深度为 10 ~ 15 cm 的小剂量保留灌肠。注入后令患者平卧位, 并垫高臀部, 保持此姿势 30 分钟,之后左侧卧位 30 分钟, 此后可自由活动, 保留时间均大于 3 h。

 

     1.3疗效标准[ 3] 完全缓解: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均消失, 且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可知,身体内部黏膜基本恢复正常; 有效: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 且患者经结肠镜复查后,检查结果可知患者体内黏膜具有轻度炎症或形成假息肉; 无效: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后, 各项临床症状均未消失,或出现加重情况, 患者经结肠镜检查以及病理检查可知体内病变未发生改善或发现恶化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 SPSS 13. 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 x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以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治疗 30 d 后, 痊愈患者为38 例,好转患者为 20 例, 无效患者为 2 例,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 96. 66% ; 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治疗 30 d后,痊愈患者为 29 例, 好转患者为 22 例, 无效患者为 9 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85%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且 P < 0. 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特发性大肠炎, 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患者发生溃疡性结肠炎时,发生病变的部位主要在患者体内结肠黏膜层以及黏膜下层, 并以溃疡为主要表现形式。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时多对患者直肠和远端结肠造成累及, 并可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累及患者近端结肠, 最终扩散整个结肠,甚至使患者引起倒灌性回肠炎等严重后果。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特征为黏膜充血、 溃疡、 水肿、 出血等, 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 血便粘液、 腹泻、 里急后重等, 患者往往病程较长,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发生不同程度病变, 此病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约有 10% 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疾病晚期可演变为肠道恶性病变,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上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药物以5-氨基水杨酸类制剂、 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等为主, 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对患者造成较大副作用, 因此临床治疗时患者依从性较差。临床研究表明,对于病变部位在人体左半结肠的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方式, 可取得较为 有 效 的 治 疗 效 果, 且 明 显 减 少 患 者 治 疗 相 关 副作用

 

    在祖国医学文献中, 虽然没有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记载,但其临床表现与泄泻、 痢疾、 肠风、 便血等病症相似。本病在《素问·通评虚实论篇》 中称谓肠澼。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 篇中有“热利下重者, 白头翁汤主之” ,“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之说, 故以下利称之。《诸病源候论·痢疾诸候》 中又称赤白痢、 血痢、 脓血痢、 热痢等病名。并以病程较长者称谓久痢。时愈时止的称谓休息痢。 [ 4] 中医对本病发生原因认为多由外受湿热、 疫毒之气, 内伤饮食生冷损及脾胃与大肠而形成。其病因病机: ( 1) 感受外邪: 暑湿,疫毒之邪,侵及肠胃,湿热郁蒸,气血阻滞, 气血与暑湿、 疫毒相搏结,化为脓血,而成湿热痢或疫毒痢。一般认为, 上虞气氛,则为白痢; 伤于血分, 则为赤痢; 气血俱伤, 则为赤白痢;正不胜邪,则为休息痢。( 2) 饮食所伤: 由饮食不节或误食不洁之物, 如其人平素好食肥甘厚味, 酿生湿热, 湿热内蒸, 腑气阻滞,气血凝滞,化为脓血,则成湿热痢。若其人平素恣食生冷瓜果,有伤脾胃,脾虚不运,水湿内停, 中阳不足, 湿从寒化,寒湿内蕴,如再饮食不慎,寒湿壅塞肠中, 大肠气机受阻,气滞血瘀,气血与肠中秽浊之气相搏结, 化为脓血, 则成寒湿痢。脾胃素弱之人, 感受寒湿之气, 或湿热痢过服寒凉之品克伐中阳,则成虚寒痢。临床中以大肠湿热较多见, 本灌肠方适用于各种证型的溃疡性结肠炎, 方中槐角, 地榆炭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白及收敛止血、 消肿生肌, 黄柏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鱼腥草,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 甘草解毒, 调和药性。煎汤剂后加入三七粉和青黛以加强凉血止血功效。应用中药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 不会对患者消化道产生刺激, 可在患者体内病变部位将药液直接作用,利于患者体内结肠黏膜发生充血、 水肿的部位消失, 促进患者体内结肠溃疡部位愈合。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能够显著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 降低患者应用西药治疗的相关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对于重型病例中的应用尚有待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