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倍思羟苯磺酸钙片

【摘要】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片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lo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D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40只眼,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片,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疗效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经r检验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片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是糖尿病代谢紊乱和内分泌及血液系统损害在视网膜上的反映,如治疗不及时常会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虽然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有诸多研究表明DR发病与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及炎性反应有很大关系。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应用羟苯磺酸钙片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10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DR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单纯型DR,均为双眼病变。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8岁,平均57岁;病程最短5年,最长17年,平均7年;I期13例,Ⅱ期22例,Ⅲ期5例。
1.2 研究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40只眼),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片,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在组间相互比较。
1.3 治疗方法 两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包括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维持血压稳定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羟苯磺酸钙片,每天3次服用,剂量为每次500 nag,连用6个月。羟苯磺酸钙片由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分析方法用两组定量资料比较的t检验和两组定性资料比较的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比较疗效判定标准 如下:显效:眼底病变呈稳定状态,视网膜渗出和出血减少,微血管瘤无明显增加,视力提高32行;有效:眼底病变较稳定,视网膜出血、渗出物少许吸收或无明显增加,视力较治疗前提高在1行以内;无效:眼底病变进行性加重,视力下降甚至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形成。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两组比较结果见表1。
  

治疗组显效率65%(13/20),有效率为20%(4/20),总有效率为85%(17/20);对照组显效率40%(8/20),有效率为30%(20/70),总有效率为70%(14/20),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疗效要明显好于对照组。
2.2 不良反应 比较治疗组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未影响治疗。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2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20),虽然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但经r检验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X2=0.075,P=O.785)。

3、讨论
   高血糖在DR形成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减少毛细血管周围细胞,增加内皮细胞脱落并且使基底膜厚度增加,DR的早期病变即表现为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以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另外高血糖还可提高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水平,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加上毛细血管渗漏,会带来血液浓缩,血液流速变慢,增高血液粘滞性,导致视网膜缺氧而引起DR。
   本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片明显提高了对DR的治疗效果,而且没有增加不良反应,患者治疗依从性好,这与其药理作用是分不开的:羟苯磺酸钙能够抑制山梨醇的形成,这一点是其他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它可抑制血管活性物质(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透明质酸酶、前列腺素)对微血管引起的高通透作用,改善基底膜胶原的生物合成,可以使毛细血管壁渗透性得到改善,提高红细胞的柔韧性Hj,使血液黏滞度降低,淋巴回流得以改善,另外羟苯磺酸钙还能够通过激活纤维蛋白溶解而发挥溶栓作用。
   所以,羟苯磺酸钙片可以保护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更多应用。